第二集 蟾宫折桂未必喜-《穿越明朝之牧狼》


    第(2/3)页

    程敏政当然不知道,真正帮了程敏德的其实是太子,而刘敷一方面借此让程敏政、程敏德兄弟俩欠了他一个人情——即便以程敏政兄弟俩的脾气,未必会对他刘敷感恩戴德投桃报李,另一方面,刘敷利用这机会给顾贤减轻了惩处,顾贤最终只是挨了几下杖责,谪戍永宁卫,刘敷也是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顾贤是宫中内侍顾恒的侄儿,他吓出了一身冷汗,当时心里把顾赉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这个混账小子,当初来求托的时候怎么不把这个说出来?而后,刘敷就觉出了不对头,他好像记得,这个顾赉是受人指点才来找他的,而指点他的人,好像就是李孜省……

    三月十五rì,殿试隆重举行

    很快,皇榜就张贴出来了,新科状元费宏后来入翰林院为修撰,榜眼刘chūn、探花涂瑞为翰林院编修,进士程楷蒋冕等三十人为翰林院庶吉士,这些庶吉士在翰林院继续读书,由右chūn坊右庶子汪谐和左chūn坊左谕德兼翰林院检讨傅瀚负责教导——那个四川今科解元邹智也在庶吉士之列。

    状元费宏中第之后连作两诗谢恩,其诗曰:“鹓班济济听胪传,惊喜龙头属少年。明主拔才真十五,寒儒对策愧三千。百年拜舞天心悦,六字亲题御墨鲜。观榜共随仙乐出,文星灿烂晓云边。”“恩诏南宫宴茂才,主筵仍遣上公来。五云散彩浮瑶席,湛露分香溢玉杯。天近帝居瞻北极,乐兼胡部听chūn雷。宫花斜厌夸冠重,知是琼林醉后回。”

    这两首诗最多也就称得上“辞藻华丽,音韵和谐”,并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但是,这可是新科状元的谢恩诗,谁敢说写得不好?而且,这个费宏年方弱冠就高中状元,可谓少年得志,更重要的是,他是江西铅山人,这让尹直、李孜省之流非常兴奋,好像这个新科状元已经旗帜鲜明的投到他们的阵营一般。

    而就在费宏率领新科进士们上表谢恩的前一天,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彭华因疾上表请求致仕,成化帝并没有作丝毫挽留,非常痛快的答应了,彭华身有疾病无法再为国效力,朝廷慰藉一番准予致仕,这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但有人将之与彭韶、张悦之事联系起来,就觉得有些不寻常了——就在殿试前四rì,廵抚顺天等府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彭韶称疾请求致仕,皇帝批复说:“韶既有疾,令调治平复,仍旧供职,不允所请!”隔两天,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悦奏乞休致,皇帝批复说:“悦年力未衰,今称有疾,宜加调理,不允所请!”

    这种区别待遇,显然有问题呀!

    尹直是会试的主考官,费宏他们眼下虽然都是天子门生了,但还是循例前往拜见尹直这个正主考和吴宽这位副主考,费宏、刘chūn、涂瑞这前三甲和程楷、邹智等七人结伴同行,先是去了尹直府邸,尹直对这些新科进士非常慈蔼,言谈之间的赏识之sè溢于言表,有几位进士听得非常激动,似乎眼前就是一片坦途,能够平步青云了。

    费宏、刘chūn等几个却神情淡然,似乎尹直描述的光明未来与他们没有丝毫关系,尹直最后示意费宏单独留下时,费宏也只当没有明白尹直的示意,跟着其他人一起告辞了,留下神sèyīn沉的尹直一个人在堂中皱眉头。

    等到了吴宽那里,费宏等人才算是得遇知音了,吴宽在成化八年中第时,会试、廷试都是第一,而且侍讲过东宫,如今刚过知天命之年,阅历丰富之外又不乏对未来的憧憬,费宏等年轻人跟他交谈,当真是受益匪浅。

    “京华旅食变风霜,天上空瞻白玉堂。短刺未曾通姓字,大篇时复见文章。神游汗漫瀛洲远,chūn梦依稀玉树长。忽报先生有行sè,诗成dú lì到斜阳。”刘chūn吟出此诗时,吴宽也不由露出了微笑,这正是他的诗作,当初李东阳回河南省墓,那时吴宽还没有登第,却已有诗名在外,有人将此诗呈给李东阳观赏,李东阳赞赏有加。吴宽参加会试那一年,李东阳偶然听到考官彭教吟诵此诗,李东阳对他说:“场屋中有此人,不可不收。”彭教得知此诗出自吴宽后说:“我也听说过这个名字。”之后放榜,吴宽果然是会试第一,后来又得状元之位,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吴宽说:“老夫痴长年岁,却只是蹉跎时rì,于国无功,于民无助,实在惭愧。”

    费宏正sè说:“座师此言差矣,座师为诗用事,浑然天成,不见痕迹;作书则姿润中时出奇倔,较之苏文忠公亦不遑多让。”——苏文忠公就是苏东坡,吴宽工于书法,善写真、行、草书,尤工行书,他一向敬重苏轼其人而爱其书艺,所以书法上师承东坡笔意。“东泷先生命途多舛,却也不忘拔擢贤才,座师得育当朝太子这般的明主,将来所成必定远逾东泷先生,何必如此自谦!”

    费宏口中的东泷先生正是彭教,彭教是江西吉水人,字敷五,号东泷,是天顺八年的状元,他及第后被授翰林修撰,预修《英宗实录》,进为侍讲学士,担任过一届顺天府乡试副主考,选拔了不少有用之才,时人称他拔擢公平;他侍讲经筵,锐意辅导,曾经上书阐述说“修身是治国平天下之根本”;他才气横溢,写文章往往锻章炼句,用典森严,为当时人所不及,加上很多人认为他才高气傲,为人刻厉,同辈大多不喜欢他。彭教中状元时才刚二十六岁,于成化十六年去世,享年四十三岁,一生官位只升过一级,是明朝历代状元中升迁最慢的一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