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 制度的约束-《穿越明朝之牧狼》
第(2/3)页
举子们在皇城前聚集喧哗之事,确实跟“生民”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生民”却绝对脱不了干系,因为这一次举子们的“义举”,绝对跟唐伯虎、祝枝山他们有关,而唐、祝等人想到要发动举子生事,绝对是受了一路上听闻的“奇闻异事”的影响,而这些奇闻异事,正是“生民”在各地“生事”的具体表现
慕轩很快就知道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跟着陈凤翔混在那些举子中的消息,而且不到半天工夫,他就跟他们在聚水楼见了面。
看到慕轩,唐、祝、文他们三个显得异常兴奋,即便是老成持重的陈凤翔,神情间也满是欢喜与激动之色。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唐伯虎击节赞叹,“先生妙笔生花,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文征明一个劲地点头,“当初先生赠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之时,学生一直觉得已是言近旨远、一时无两的名句,岂料先生还有更为出众之句,学生敬仰之情,真如江河之水,一泻千里啊!”
慕轩差点一口口水喷出来,这话说得,怎么像是出自周星星之口呀!
祝枝山非常难得的露出郑重之色,说:“先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言,不知令我辈多少人感怀愤激,热血沸腾,此次举子们齐聚皇城前,正是受先生此言激励呀!”
陈凤翔点头表示赞同,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凤翔感奋于先生此言,才勉力一试,终于有机会来京师参加春闱,先生当受凤翔一拜!”
他毫不犹豫的起身就向慕轩拜倒,慕轩赶紧伸手拦住,非常不好意思的说:“各位如此抬爱,慕轩只觉此身飘飘然,不知身在何处矣,各位还是让慕轩脚踏实地为上啊!”
四人一听这话,相顾莞尔。
慕轩问起当初唐伯虎匆匆离开南京返乡之事,唐伯虎说起来心有余悸,原来他父亲身体抱恙,请大夫诊治,岂料那大夫是个蒙古大夫,不明病因就贸然用了两味虎狼之药,差点让其父有性命之忧,幸好遇到一位杏林妙手,才使得其父转危为安。
慕轩心里松一口气,唐父安然无事,那唐伯虎目前的遭遇应该还不至于沦入坎坷之列,不过,这事让他有了新的考虑,唐伯虎后来陷入癫狂,一是因为仕途挫折,二也不排除他家人逐一暴亡的打击这一层因素,而即便像朱祐樘贵为九五之尊,却在即位之后第十八个年头英年早逝,享年不过三十六岁,究其原因,史他偶得微疾,却因为一个姓高的太医拿错了药,才使得他莫名其妙的暴薨,而他这一死,大明的命运就发生了无法改变的转折,看起来,“生民”中那些专研医术的弟兄姐妹该好好发挥一下他们的特长了。
祝枝山他们谈起苏州、松江二府罢市罢运之事,显得异常激动,一迭声说见识了小民百姓之能力、同心同德之威力,慕轩虽然不能直接告诉他们这些事都跟自己有关,但是委婉表达了自己对发展经贸、开放海禁的乐观看法,这让唐伯虎他们很是兴奋,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这一次在战船之上见识到的大海的壮观景象和新奇体验,不约而同的表示:“大明海疆辽阔,我朝空置多年,实在是万分可惜!”
慕轩点头表示赞同,说:“百姓田地被侵夺,几无立锥之地,而万里海疆空置百余年,倘若好好利用,不知能安置多少生计无着的百姓呢!”
唐伯虎眼睛亮亮的,当即表示,回去立即写这方面的文章,让那些举子们将“罢设庄田”和“开辟海疆”结合起来,慕轩心中高兴,真恨不得摸着这少年的头赞一句“孺子可教”。
于是,皇城前的旗号很快变成了“罢设庄田,与民生路;开辟海疆,壮我大明”。
当晚,凝珮与慕轩谈论唐伯虎他们的行事,不由深感忧虑,说:“他们寒窗苦读多年,难道不怕这事毁了他们的前程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