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石敢当-《穿越明朝之牧狼》
第(2/3)页
“我们二郎山下有座二郎庙,你想干什么?”石敢当奇怪地看着他,现在去庙里求神,应该没什么用?求庙里的大师前来救人倒是正道。
慕轩说:“那麻烦寨主派人去庙里问问住持,可有陈芥菜卤?有就弄些到来安来
前世好像看过一段资料,说青霉素被发明之前,我国古代一些寺庙都会制作一些陈芥菜卤,可以用于治病,好像发生瘟疫时用得上。
石敢当虽然不明白陈芥菜卤是怎么回事,但还是立刻找了两人仔细叮嘱了一番,那两人马上赶回二郎山。
慕轩这边,立即赶往来安,石敢当指挥人帮着推车,慕轩觉得他们不像是作伪,但保险起见,还是让小杜他们暗中小心。
一路上毫无悬念,他们顺利来到了来安,这是个不大的县城,石敢当招呼自己的人留在城外,而城门口几个兵丁看见这伙山贼,居然还打招呼:“石寨主,今天劫到贪官了吗?”
石敢当大喊:“运气好,碰到送粮食来救命的了。”
粮食?那几个士兵吃了一惊,听慕轩上前说明情况后大喜,立刻有人进城禀报知县,慕轩给石敢当留了十袋粮食,石敢当并不推辞,带上粮食离开了。
来安的知县郑同何很快出现在城门口,看他三十出头,却一脸憔悴的样子,看情形这段日子过得很是辛苦,听慕轩说明来意,郑知县大喜过望,说:“各位来得真是及时,过了今日,来安可就要断炊了。”
他指挥衙役们将粮食运到县衙,让师爷将粮食分配好了,黄昏时分已经将粮食发放到各家各户。
慕轩暗自点头,这位郑知县看来很有头脑,也真是实心为百姓办事,来安有他,才不致酿成大祸啊!
就在发放粮食时,二郎庙的住持亲自带着十多个僧人送药材来了,慕轩一见那住持,又惊又喜,这不就是黄河渡船上那位和尚嘛!
和尚见他,也是惊喜交加,合十口称:“阿弥陀佛,原来是施主驾到,施主仁心,贫僧佩服之至!”
和尚自称法号智源,在二郎庙做住持十年了,他问慕轩,要陈芥菜卤可是有人得了肺痈之类的重症,二郎庙之前没有这东西,智源和尚这次从北方回来,前往常州天宁寺拜访老友,结果被拉着去苏州府常熟县参加了言子庙的移建仪式,言子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位列七十二贤,朝廷特许将言子庙从明伦堂北移到文庙东,苏州府为此大做了七天法事;之后,智源回滁州,老友知道他们这里也受灾,特意送了他两坛陈芥菜卤,陈芥菜卤又名腌芥卤,其实就是腌芥菜的陈年卤汁,味咸性凉,入肺经,可以下痰、清热、定嗽,治肺痈喘胀。
慕轩哪知道啊,只好说自己偶然听说过陈芥菜卤,或许对制止瘟疫有用。
智源和尚于是询问郑知县那些得病的人在哪里,郑知县脸色有些沮丧,他昨天知道一些灾民家开始出现病人,就不顾多数人的反对,派衙役将那十个病人集中隔离在了城北的关帝庙里,派人连夜看守,不许其他人接近,他也让城里几家药铺的大夫熬制了一些药,送进庙里让病人服用,目前病人情况稳定,但病人的家属都不干,呼朋引伴在庙前哭闹,骂他“不仁不义,昏官害民”,要不是他这两年在这里官声一直挺好,恐怕就会闹起民变了。
“大灾之年,疾病容易传染,病者必须隔离开,以防传播开去,郑知县当机立断,方某佩服!”慕轩给这位很有见地的知县鼓劲打气。
智源和尚也点首称道:“施主所言极是,历朝历代大灾之年,凡是隔离开的,都能控制疫情,否则白白搭进许多无辜者的性命,也是徒劳无功的。”
史书上记载,晋时就有比较明确的隔离办法,哪怕是当朝权臣家染上时疫,只要有三人以上被感染,即使没有被染上的人,在百日之内也不得入宫。这种明明对防治瘟疫蔓延很有效的隔离方法,却被当时人讥讽为“不仁”,以至于在历代文献中,还有不少弘扬在时疫流行、人人自危时坚持照看病人的做法,殊不知,这样一来,防疫方面做得再努力,效果还是不明显,每次疫情死亡的人数并没有随着医学的进步而有所减少。
面对危难,理智应该重于情感,保全大多数人的性命,那才是真正的仁义。
郑知县一下子遇到两位知音,很是欣喜,连连点头,说:“烦劳大师随同何走一趟,为那几个病者诊治一下。”智源大师在这滁州地方上一向以仁心与医术著称,有他相助,那几个病者应该能得救了。
智源和尚就跟着他一起去关帝庙,慕轩让小高守着凝珮她们仨在县衙等着,自己带着小何他们几个一起跟着去关帝庙瞧瞧。
来到庙前,这里真聚集着不少人,其中还有几个儒衫飘飘的读书人,看见郑知县,不少妇孺又开始哭闹起来,郑知县向大家高喝一声:“二郎庙的智源大师特意前来为各位的亲人诊治,希望大家能暂时安静一下!”
智源大师的声名还真是管用,大家渐渐安定下来,智源和尚和两个年长些的僧人都在脸上蒙上了面巾,包裹住口鼻,只露着双眼,身上还用旧衣衫包裹了一番,就像穿上了防化服一般,看样子他对处理瘟疫还是挺有经验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