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新的发现-《无声的证词》
第(2/3)页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明显的强迫症。”黄捷在黑板上写画着,“他做任何事情都要有3,如果我推测的没错,他还需要再杀一个人。”
黑衣人抚摸着白色的塑料瓶,黑色的旋钮拧得死死的,半透明的瓶身里面装有3分之2左右的黄色液体在摇晃。他把3瓶液体衣服放到黑色的背包里,在卷好电线,合上背包,往外走去。
强迫症其实是一种多虑症。有些人喜欢双数,不管是门牌号,或者摆放物品,都以成双成对为标尺,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害怕孤独。
“这类邪强迫症,会强迫性地犯下罪孽产生恐惧,由此产生的焦虑促使他被迫去做一些事情来缓解这种焦虑。”作为强迫性犯罪的专家,郑雅月最有发言权。
“这一行为表现的证据呢?”
“在这。记得连续三起火灾的那个晚上,我们看到门把手在转。”黄捷打开电脑,里面存入了这系列犯罪的全部档案,他把视频打开,慢放门把手转动的画面,1,2,3,明显把手转动了三次,“门把手的转动圈数超过了一半,他能进入宿舍,可是他不想进去,只是强迫自己转门把手三次。”
吴智辉问:“那其他的纵火案怎么解释?第一起火灾是单独发生的。如果有强迫症的话,不是应该有3起吗?”
“它们也是三,第一火灾发生在三月三日,下午三点,第三天,第三个月。”郑雅月扶了扶眼镜,“这三个三的汇聚,可能导致了他变得过度焦虑。只有通过实行强迫行为来缓解强迫症。”
“那么另外几宗纵火案呢?x教授那起。”
“3号办公室,在他的课表上,他的课都在星期三,下午三点,他们之间有联系,死者b同学也上这堂课。”黄捷讲解得比较激动,以至于双手在胡乱的上下左右张开又收回,“如果仔细看看每一起纵火案,其实都能找到里面的‘三’。人类其实是一个天生的规律家,很多事情只要我们想有连贯性,那么就会有规律。所以对于嫌犯也如此,只要符合他心中的‘三’,他就会纵火。一个晚上三次纵火,间隔30米的两栋宿舍,门把拧动3次,3号办公室的教授,这些都不是巧合。”
邹若光若有所思,他皱着眉头,“但如果他的目标总是针对人,为什么之前的几起没有人员伤亡。”
“那些都是败笔。都是不忠诚的表现,直到b同学这次。”邹若光突然双脚不停地快速踏着地板,两手也在揉搓着太阳穴,他很焦急,好像抓住了些什么线索,但又好像没有。
第(2/3)页